3.中国香根草与复合农林业技术项目

  •         为了扶贫和保护自然资源,中国香根草网络将香根草系统和复合农林业技术应用到大别山区。在安徽省、湖北省大别山区两个县内共栽植经济树木8,416,000株,修建5座电灌站(其中两座电灌站后改为拦河坝),举办一系列培训班,直接接受培训人数944人。并通过非直接培训、广泛印制和散发宣传品、组织农民参观访问,通过全国性及国际网络等多种方式,传播有关技术和经验。本项目通过经济树的种植,扩大了香根草系统的应用范围,受到当地政府和农民的热烈欢迎。

    一、概述

    1、土壤侵蚀与自然灾害

            自从人们耕种土地以来,土壤侵蚀就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随着人口的增长这个问题越来越突出,近几十年来,中国的森林日趋减少,而土壤侵蚀也变得越来越严重。资料显示,在过去几十年中,有200万h㎡的土壤肥力下降,植物产量减少30%,全国的侵蚀土壤面积超过150万k㎡。

            由于土壤侵蚀,河床急剧增高。例如,长江干流的河床在10年内增高了1m,使得洪水季节水位高出周围土地。例如,洞庭湖的水位在洪水季节比周围土地高出10m,严重威胁了人民的生命财产。 在1998年,据官方统计,洪水夺走了4150人的生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550.9亿元人民币(约311.08亿美元)。有685万间房屋被毁,1839.3万人被迫迁移到安全地带。

    2、大别山地区简介

            大别山区近10万k㎡,海拔高度90~1700m,地处湖北、安徽、河南三省交界处,由于种种原因,大别山山区处于不发达状态,在有的地方人均年收入约800元,有10多个国家级贫困县。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其他的种种原因,原有森林大多被毁。近几年来,随着经济改革,农民和政府官员对于开荒种植经济林日益发生兴趣,并称之为“第二次林业革命”。他们清除了原有的植被,修筑了梯田,大规模地种上了茶、桑、板栗等各种经济树木。但由于这种开发缺少保护措施,往往造成更加严重的土壤侵蚀,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其结果往往使经济树木生长不良,更为严重的是在植被恢复和经济树木长大之前,肥沃的表土已被侵蚀掉,并在下游或水库中造成沉积,诱发自然灾害。例如在大别山区,在1975年,板桥水库和四漫塘水库被洪水冲垮,在金寨县有不少地方的水库被泥沙淤满。

    3、香根草系统与复合农林业技术

            1995年以来,为了控制水土流失,提高农业效益,减少自然灾害,在大别山区的十多个县进行了耕地的利用(包括复合农林系统)的调查。1998年,中国香根草网络将香根草系统传入大别山区。安徽岳西县和湖北省黄岗市等地试验表明:

            1) 香根草在项目实施地长势很好,在种植一个生长季以后(5~6个月),其高度可达2m以上;在湖北省当种植香根草保护新修梯地时,只需3~5个月就会发生作用;

            2) 由板栗、小麦构成的复合农林系统在种植8年后,产值每年可达80,000元/h㎡,而普通林地的产值每年只有102元/h㎡。

            在大别山地区应用香根草系统和复合农林业技术以及其他技术发展经济林,保护自然资源,控制水土流失,减少自然灾害,增加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

    二、项目所在地背景情况

    1、项目所在地背景情况

            岳西县和英山县是国家级的首期贫困县,分别属于安徽省和湖北省。菖蒲镇和石头咀镇分别属于上述两个县,均位于大别山腹地,具有相似的自然与社会条件,山地面积大,而耕地少。项目实施地点分别位于张畈村和郑坊村。是两个典型的地处边远山区的贫困村,自然条件和贫困状况相似。

    2、贫困原因分析

    1)耕地少,生产力低下

            两个村平均每人只有水田0.38-0.51亩(1亩=1/15h㎡)。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土层薄,土壤肥力低,水利设施有限,农民不得不依靠雨养农业。平均每亩耕地只能产粮370㎏,所产粮食不足农民使用,其余部分要靠国家补给,由于农民缺粮缺钱,所以对土地的投入十分有限,因而造成恶性循环。

    2)林业生产落后

            虽然两个村中,人均占有山地5~9亩,但在近几十年内,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现存树木大都为马尾松、竹以及灌木和杂草,原料和饲料都非常缺乏。过去几年的资料统计表明,林业产值仅占农业总产值的0.28~18%,平均每亩山场收入只有1~43元,平均每人每年来自林业的收入仅为5~370元。不能很好地利用山地资源也是造成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

    3)生态环境脆弱

            大别山区的土壤主要发育自粗粒花岗岩和片麻岩,极易遭受侵蚀。随着人口的增长,农民们不得不开垦新的坡地,用于生产粮食、原料和获取现金。但由于缺少必要的保护措施,这又进一步地破坏了现有植被,加重了水土流失。

    4)教育状况差,文化水平低

            由于交通不便,跟外界沟通很少,加之存在着一定数量的文盲和半文盲,农民商品意识不强,不易接受新的农业生产和自然资源保护的科学技术,缺少对新技术的教育、培训、试验和推广。

    5)缺乏科学规划

            近些年来,不少农民和官员砍伐了原有森林植被,用于种植用材林(如杉木)和一些经济林木,但由于这种种植缺少科学规划和对市场的分析与调查,往往效益较差,并导致新的生态问题。

    三、中国香根草与复合农林业技术项目的目标

            2001年中国香根草与复合农林业技术项目在新西兰志愿机构支援计划、新西兰救世军、澳大利亚国际发展署、澳大利亚救世军和港澳救世军的支持下开始实施。项目总预算150余万元,其中大部分来自国际援助机构。该项目目的是扶贫,与此同时,保护自然资源。主要通过以下措施:

            1)引进香根草系统,帮助人们了解香根草在防止水土流失、持续农业、工程保护(如公路、水库)和改善农民生活上的作用。

            2)引进和推广适当的复合农林业技术,如林粮间作,香根草、板栗、小麦种植系统,固氮树木和植物、等高种植技术以及作物的多样性等。

            3)建立由香根草篱保护的经济树生态园,并以香根草饲养家畜、覆盖地表、沤制绿肥、编制工艺品,提高经济树的收益,增加农民收入。

            4)通过修建电灌站、水坝、农作物跟经济树木间作并根据土壤条件和植物分析进行合理施肥来增加粮食生产。

            5)通过对妇女进行蚕桑养殖,茶叶生产、加工和用香根草编制工艺品的培训与示范,帮助提高妇女的社会和经济地位。

            6)通过各种活动把上述技术和经验推广到整个大别山区,并通过国内、国外香根草网络和出版物将其介绍到全国和全世界。

    四、项目所采取的措施

            通过对大别山区的多次野外考察和研究与中国香根草网络和中国复合农林业网络专家和技术人员的广泛讨论,访问不同类型的农村家庭,研究周围不同地区的典型案例,并与农民进行广泛座谈,该项目采取了下列措施,这些措施具有丰产性、持续性和可接受性。

    1、增加农民的收入

            山地土地是两个镇的主要资源,所生产的桑、板栗、茶叶品质好,有一定的发展优势。三种树木的栽植及蚕桑养殖,可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所有这些树木都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范进行种植,使它们能生长迅速、健壮,并间种香根草篱,而不会导致新的水土流失问题。该项目共种植板栗16,000株,桑树400,000株,茶树8,000,000株。

    2、应用香根草系统和复合农林业技术建设高质量经济林

            大别山区的土壤是由花岗岩发育形成的,发展经济树木若无一定的保护措施,将会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为此,我们引进香根草系统、等高种植技术用于保护梯田。在项目的板栗、茶树和部分坡地桑园种植香根草篱,共用种苗480万株。并帮助农民建立起香根草草苗培育基地,将香根草的修剪物用于饲养家畜、覆盖地表以保持土壤水分、沤制绿肥以提高土壤肥力。与此同时,引进推广复合农林技术,如“A”型等高种植技术、香根草草篱种植技术以及固氮树木或草本,用于保持水土,并发展树木和农作物的间作技术。

    3、增加粮食生产,提高粮食自给能力

            在张畈村和郑坊村两个村中,高产农田仅占耕地的15%,本项目通过修建3座电灌站和2座水坝,增加灌溉稻田590余亩,每年可提高稻谷产量59,000㎏。 通过在板栗行间间作农作物,亦可增加粮食产量。将香根草的修剪物用来覆盖地表、保持土壤水分和提高土壤肥力,从而提高粮食产量和安全性,根据土壤和农作物的实验室分析结果进行合理施肥,可提高作物产量10%。

    4、新技术的培训和推广

            大量调查表明,农民对新技术的推广和培训要求迫切,尤其是那些能够增加农民收入的技术。由于大别山区面积很大,而项目实施地点的面积十分有限,因此,把该项目实施中的技术推广开来,将是本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经济改革的实施,不少地区的原有推广系统遇到较大困难,因而本项目的推广与培训工作就变得尤为重要。

    1) 培训与推广的内容

            经过与项目区和非项目区技术人员、政府官员和农民进行广泛讨论,推广和培训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

            -- 水土保持和梯田及侵蚀坡地的重建。

            -- 香根草的特点、生长习性、作用、效益和繁殖与种植技术。

            -- 用于提高农民收入、防止侵蚀和提高食物安全性的复合农林技术和植物的多样性。

            -- 用于提高土壤肥力、实现持续农业的固氮树木、灌木和草本植物。

            -- 等高种植技术。

            -- 经济林的种植与管理。

            -- 香根草修剪物的利用。

            除此之外,譬如妇女健康问题、环境保护等也列为培训内容。

    2) 培训与推广的方法

            -- 正规培训: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即对中学毕业水平的人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农民分别进行培训。前者可以对后者进行培训。通过讲课与田间实践进行。

            -- 自学:通过大量散发培训材料,并辅助于教员的个别访问、指导,促进不能参加直接培训的农民进行自学,以节省开支,增加接受培训人员的数量 。

            -- 农民互访:组织农民参观先进农民所建造的示范区,推动农民之间的互相学习 。

    3) 培训与推广的材料

            -- 印刷材料:结合当地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编印特定的培训材料。这些材料既参照国际国内的先进经验,亦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情况。考虑到大别山区不少农民受教育的程度较低,在这些培训材料中穿插一定数量的图片、图表和示例。这些中文小册子不仅讲述了板栗、桑树、茶树的种植方法,而且讲述了香根草系统在提高这些经济树产量上的应用,这些材料已经散发到整个大别山区。

            -- 墙报:由于项目区不少农民的文化水平较低,项目办将印制了大量彩色照片和图画的墙报广泛散发,供农民挂在墙上,以增强他们的记忆和理解。

            -- 《通讯》和活页文选《香根草研究与展望》:这些材料介绍了本项目的实际进展情况和香根草的栽培管理方法。它们已经被广泛散发到整个大别山区县、乡、镇的办公室和农业、林业、水利、水土保持、畜牧业等有关技术推广站。

            -- 国际国内影响:本项目的进展情况及所取得的经验,通过全国性的和国际性的网络、《通讯》和计算机主页,向全国和全世界散布。

    4) 培训与推广的人员

            教员主要来自全国和省、县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专家们的责任主要是编写培训推广材料,而当地的技术人员和具有一定素质的农民将被邀请为教员,以解决因地方性语言不通所造成的困难。同时还组织一个咨询小组专门进行田间指导。并邀请有关专家讲授专题报告。

            学员主要来自项目区及少数非项目区的农民。并包括一定数量的基层官员。估计直接接受技术培训的人数为1,600人,而非直接培训的人数则达数万人。

    5) 农民参与

            农民的参与从项目开始阶段直至最后结束均十分重要,因为农民既是劳动者、投资者也是项目的受益者,农民的参与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项目的准备与设计。

            -- 与土地所有权、承包合同有关的意见、评述和决策。

            -- 种植系统和作物种类的设计、选择和改进。

            -- 对树木、灌木和粮食作物的综合评价。

            -- 新技术的选择和试验。

            -- 在项目进行的不同阶段,对项目提出改进意见。

            -- 培训内容的修改或增补。

            -- 对能够促进项目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的政策和策略提出修改意见。

            在整个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将通过对个别农民征求意见和进行小组讨论等形式,不断收集农民对项目的意见,以求改进。

    6) 广泛传播香根草技术

            相对于整个大别山地区的众多县、市而言,项目实施地显得很小。为了扩大香根草及其相关技术的传播,中国香根草网络散发了大量的印刷材料,如香根草通讯、活页文选、墙报、绿皮书等。另外,非项目区农民从项目实施区获悉香根草信息后,主动向中国香根草网络或项目实施区索要香根草材料。项目实施地邻近的县、镇、村也多次与中国香根草网络联系,请求在当地实施类似项目。当地报刊也对该项目进行了报道,推动了项目的进展。此外,中国香根草网络还印发了大量培训材料通过邮递方式向整个大别山区乃至全国散发。

    五、 结论

            基于此项目经过多年的考察和科学试验,并结合当地的社会和经济条件,项目受到当地政府和农民的热烈欢迎。本项目主要通过香根草系统控制侵蚀,同时发展经济林控制水土流失,使农民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中国香根草网络正寻求通过香根草手工编织,向外贸加工厂提供原材料或半成品,以给农民带来更多的经济利润。